說到地暖,想必大家已經不再陌生了,因為大多數家庭冬天的取暖方式基本上已經采用了地暖的形式。但一說到地暖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傳統的濕式地暖,其實由于不同開發商不同項目對于項目品質的不同需求,以及家裝業的發展,干式地暖也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
干式地暖就是采用溝槽保溫板地暖模塊欠管的固定方式,不需要水泥進行回填;而濕式地暖是使用普通保溫板卡管固定的方式需要使用水泥進行回填。
通俗來講,兩種地暖形式最大的區別即是無需回填,但是兩種地暖的熱源(鍋爐或者熱泵)、分集水器、溫控部分以及地面層是相同的,僅施工做法不同。以下主要從構造、施工周期、對土建影響以及成本四個方面對兩種不同地暖形式進行對比分析。
01
構造厚度
這點不同應該是很多人比較在意的,由于構造層的不同,兩者在總厚度上相差在5cm左右,針對不同的項目定位以及家裝的需求,這幾公分的需求還是比較迫切的。
濕式地暖是水暖型地暖最為成熟的安裝工藝,是混泥土填充式地暖的簡稱,含面層總成厚度標準9-11cm。價格相對較為低廉,是國內地暖市場的主導工藝。所謂濕式,就是指用混凝土把地暖管道包埋起來,然后在混凝土層之上再鋪設地面、瓷磚等地面材料。這層混凝土不僅起到保護、固定水暖管道的作用,還是傳遞熱量的主要渠道?;炷翆幽軌蚴篃崃烤鶆蚍植?,減少出現局部過熱或過冷的情況。用于進戶門檻設計較高、需要長時間開地暖的連續供暖場合。
對于濕式地暖的鋪裝結構圖基本都是這種的形式,也是目前市場流行最多的一種鋪裝方式。那么,另外一種濕式地暖叫做模塊濕式地暖,也就是由工廠加工成固定的模塊,現場拼裝,再將地暖管道盤進固定的模塊之中,我們一般稱這種模塊式保溫板為蘑菇板。
干式地暖和一般的傳統地暖相比,具有運輸方便、拼裝便捷、損耗低、不用卡釘、不破壞保溫層的、操作簡單、一人便可安裝的特點;總厚度在3.5cm左右。
這類地暖一般在預制溝槽板上直接鋪裝木地板比較多,無需回填層濕作業(常見采用鋁片金屬均熱層代替濕作業的水暖砂漿回填層),這也是大家喜歡叫“干式地暖”的原因。因施工周期短、安裝便捷、安裝高度低,對結構荷載低等特點,還是不少用戶選擇此類地暖。
由于構造層厚度的不同,從而導致施工周期、建造成本等的不同。
02
施工周期
濕法地暖由于需要澆筑混凝土保護層,保護層需要養護時間,干法地暖直接在地暖板上鋪設,不需要養護,從而提高了施工速度。據統計,針對兩梯四戶,層高20層,總建筑面積5000㎡左右的住宅,干式地暖可以節約施工周期1.5天/層,而且干式地暖施工時間不受季節的限制,可以將地暖施工整合到裝修地面做法中,使得土建移交精裝修時間大大提前,這個時間對于施工單位來說,人力等各項隱性成本還是比較大的。
03
土建影響
干式地暖輕質、隔聲、高強、節省層高、節能、升溫快,在項目設計階段,可以節約降板,增加室內層高,降低結構荷載,從而節約土建造價成本。根據《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GB/T 51129-2017評分標準,干式工法的樓面、地面加6分,管線分離加4-6分!干式地暖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裝配率的增加,這是干式地暖在裝配式建筑大有作為原因所在。對于一些裝配式得分不夠的精裝項目,可以采用干法地暖,降低采用其它形式裝配式得分的費用。
04
成本
這點應該是很多開發商和業主比較關注的,成本對比在大規模應用和家裝上應用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僅從建造成本上分析,還要綜合考慮后期使用過程中涉及的成本,一些隱性的成本等。
傳統濕法地暖技術較成熟,經歷了長期和大量的項目檢驗,但是構造厚度大,荷載大,施工周期相對較長;干法地暖荷載小,施工周期快,大多應用于對吊頂層高有要求的建筑中或大型工程項目之中以及高檔別墅等等,相比濕式地暖,初投資較高一些,但同時也節省了回填費用,節省土建成本。性價比相比濕式地暖要高一些。
兩種地暖形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針對不同項目可以進行比選,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家里的需求來選擇不同款式的地暖,但是不管選擇哪一種,對于施工工藝都要進行嚴格的把控,減少后期不必要的麻煩。
END